行業(yè)資訊
孩子需要被看到
發(fā)布日期 :2015-11-04 瀏覽次數(shù) : 1573
我們經(jīng)常能看到有些孩子很鬧騰,纏著父母問個不停或鬧個不休。有些家長會因此而感到不耐煩:“就不能自己安靜待會嗎?!”
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多年的幼兒園加盟品牌香港偉才資深園長指出,這是孩子在怒刷“存在感”。孩子的存在感來自哪里?當一個孩子吃手的時候,他經(jīng)由“吃”感覺自己的存在;當一個孩子感覺到饑餓,他經(jīng)由饑餓感覺自己的存在;當一個孩子感受到悲傷,他經(jīng)由悲傷感受到自己的存在;當一個孩子想要“媽媽抱抱”,媽媽放下自己的事務抱起他并親吻他,他經(jīng)由媽媽的懷抱和親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……當一個孩子被尊重、被支持,經(jīng)由思考、選擇、做出決定時,他透過自己的思考、選擇和決定感受到自我、自由意志,感受到自己的“存在感”和“價值感”。當你及時給予回應,孩子便獲取了滿足感和認可感,也便不會無理取鬧。那么,當孩子有訴求時,通常家長會給予什么回應呢?又會有哪些相應后果呢?也許我們能從以下事例中學得一二。
1、重復孩子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
比如寶寶跟你說,“媽媽,這個小狗好可愛??!”那媽媽可以回應說“媽媽看到了,真可愛!”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,去確認它,彼此都會很幸福。
2、無關反應或者不回應
孩子同樣的一句話:“媽媽,我剛才看見一只狗,好可愛的!”有的媽媽會說:“你作業(yè)寫了沒?”或者媽媽壓根就沒有回應,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,于是變得冷漠,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3、情感逆轉
“媽媽,這個小狗好可愛啊。”“報紙上剛報道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!”。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,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能量被活生生地掐回去。
可見,孩子需要被看到,被感知,被理解。不要怪孩子大喊大叫,很可能那是因為孩子輕聲跟你說話時你壓根就沒有響應。也不要吝嗇于與孩子的交流與親子互動,不要等孩子長大了而追悔莫及。
- 更多相關信息
- 2015-11-03民辦幼兒園為什么這么火
- 2015-11-02幼兒園都看過來:11月1日起,這些行為是犯罪!
- 2015-10-30不做絕對權威,請允許孩子與您適度爭辯
- 2015-10-29幼兒心理專家解讀孩子“爭”與“讓”
- 2015-10-28幼兒教育從業(yè)者講述與孩子的成長故事
- 2015-10-27幼兒教育費用越來越高,高端幼兒園加盟炙手可熱
留言信息提示:
X